近日,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辟了全新“人工智能教育”版块,聚焦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际场景,设置了“学AI”、“用AI”、“基地校工作室”、“政策法规”等,为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,师生高效地使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包、模型库与工具集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,已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“人工智能教育”版块的“基地校工作室”上线了6项人工智能教育案例,包括AI课程及课程方案、AI赋能工作坊、AI教育推进路径与策略等案例。
01 案例1:体验人工智能应用——人脸识别之寻找钥匙主人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肖玲老师以“寻找钥匙主人”为主题,和学生一起进入人脸识别的课堂学习,让学生体验人脸识别应用与设计程序,从而找出钥匙主人。在课例中学生通过在线体验、合作探究、视频演示,经历原理应用过程、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,构建人工智能知识,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。
02 案例2:人工智能跨学科主题学习——水果成熟度检测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詹镜老师的课例《水果成熟度检测——农业智慧物联场景畅想》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,以校园水果——枇杷为例,将人工智能、生物和劳动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水果成熟度检测的真实情境中。项目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,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,探究选择枇杷成熟度检测方案,构建枇杷成熟度智慧物联检测系统,搭建硬件,编写程序代码进行检测,记录结果。学生在项目中了解人工智能中的预测实现方式,理解物联网的层级结构,比较使用智慧技术与传统技术处理同类问题的异同,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,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“科”、“技”并重的思想。
03 案例3:AI赋能 课程强基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首次发布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方案,方案以“分层分类、实践导向”为核心理念,覆盖编程基础、机器学习、AI伦理等课程模块,并融入人工智能素养评价体系,旨在通过“AI课程”“AI+学科”“AI+跨学科”三大模式,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。
04 案例4:创想无界 智启未来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作为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分院,于2024年7月1日-6日成功举办了人工智能科技开放周活动,活动邀请了来自区内20所学校的81名优秀学子参与。通过专家讲座、科技实践、项目答辩,学生完成人工智能创意设计、智慧气象站等项成果,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索精神。
05 案例5:AIGC驱动课堂创生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深化教育创新实践,举办了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学”实践工作坊,重点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。在工作坊中,由学校各教研组分享前期AI赋能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,再由信息科技中心结合学科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。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学”工作坊活动为学校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,为教与学方式变革提供新动力,为教育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。
06 案例6:学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径与策略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度重视信息科技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,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,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“慧创”信息科技课程,包括“启创”基础类、“明创”拓展类、“融创”研究类三个层级,将人工智能融入信息科技教育。学校聚焦结构,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体系化;指向素养,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实施项目化;区域联动,促进人工智能创新活动融合化;团队协同,推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专业化;资源整合,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全域化。学校围绕五个方面全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,努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,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贡献七初力量。
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版块建设,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也将不断汇聚更多优质AI教育资源,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案例,助力广大师生从学AI到用好AI,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广泛普及。
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人工智能基地校工作室正式上线: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查看。
版权所有: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: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: 蜀ICP备10018534号
学校地址: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(天环校区)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(锦城校区) 邮政编码:610041